Site icon Biking Diary

再見,花東

從花東回來了,今年換了公路車,雖然已經是第三次參加,同樣的賽程,卻有許多不同的體會,接著小孩即將出生,未來幾年之內可能不會再參加環花東自行車的活動了,不過過去三年參加的回憶,對於我來說,是很棒的單車經驗,以及與許多好朋友一起共同完成的。看了我的文章,對於那些接觸自行車運動不久,每年四五月躊躇著是否要報名環花東挑戰賽的朋友,期望可以激勵你們下定決心,在自己的單車生涯中有一個難得的回憶!

還記得三年前祺甯第一次跟我提起花東挑戰賽的活動時,我心裡挺掙扎的,對於剛騎車的我們而言,覺得可以脫離河濱自行車道的境界,就已經覺得不錯了,根本沒想過要去騎這種兩日三百公里的賽程,不過祺甯當時說了一句話,「要去,大家一起去」,「大家」也不過就是我、金章和他三個人,最後加上了元佑。其實我一直覺得自行車運動是「團體」的活動,一群好友去完成比起一個人去自虐,我想更值得回憶吧!另外還有一個信念就是「如果不去,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哪裡」,就算沒有騎完,也會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哪裡,而且在那樣的環境下,應該會激發出自己多餘的腎上腺素吧!

 

今年別於往年炎熱的天氣,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下雨的,所以我兩天都是穿著涼鞋騎車,第一天因為是稍微順風的關係,騎完近一百八十公里的平均時速是26公里,不過第二天雖然走花東縱谷回花蓮,全程逆風兼下大雨,騎起來頗為辛苦,騎到光復吃中餐時,手錶的溫度已經降至13度。與大太陽比起來,我還是比較喜歡這樣的天氣,不會騎到最後,被曬得頭昏腦脹,缺點就是之後車子的清潔很費功夫了。

這次有點抱著遊山玩水的心情去的,因為已經是第三次參加,只可惜天候不佳,不過有學到一些不同的經驗,主要是跟著集團前進,因為換了公路車,這次前半段大都是跟著集團,在第一天花東海岸及第二天縱谷中逆風前進時,可以感覺跟自己一個人騎有很大的差異,風勢減少許多,另外跟著其他車友,很自然地的會把自己的速度及迴轉數提高,不過跟車時,必須全神貫注,因為距離靠得很近,需要時常注意前方的狀況。另外也發現平常練車較少練習這樣的騎乘,所以往往到了中後段就會被甩開,這時候速度就會慢下來,等著其他車友趕上,再次形成另一個集團前進。這是跟平常出去遊玩的騎乘不太一樣的地方, 在長距離的騎乘時,這樣可以提高速度及減低體力的消耗。

今年公路車的比例似乎增加很多,即使是登山車也幾乎都換了1.5以下的光頭胎,這次自己換成公路車,雖然前變有些問題,只能停下車來用「手動」變速,即使僅靠著後變的七檔,仍然覺得比起前兩年用登山車騎乘,速度快了許多,第一天的牛山高點,第二天的武鶴高地,就不像往年騎得那樣辛苦。

此行依然見到不少年紀頗大的騎士,第二天認識了一個車友,他是職業軍人,今年是第二次帶著國二的兒子來參加,沒想到兒子完全不等老爸,我們兩個從武鶴高地一直騎到光復糖廠,邊騎邊聊,他期望在他兒子要面對升學壓力之前,有一個難忘的回憶,我下次再來騎花東,大概也是要帶著自己的小孩來騎,不過這要再等上幾年。這次Robin還收到他女兒給他的簡訊,沒想到竟然是火星文,又沒有標點符號,大家一起研究,才知道是什麼意思。還有兩日一起住羅馬車隊的小P及阿炮,蠻有趣的兩位朋友,今年第一次參加,沒想到就遇上非常不好的天氣,明年應該還會再來參加吧。

後來回台北之前,大夥在花蓮車站旁的小吃店吃晚餐,還開玩笑的說到之後可能是我們的小孩子騎,我們就坐在支援車上欣賞花東風光好了。就像Robin去年說的,很像「畢業旅行」+「夏令營」+「行軍訓練」的多重感受,比起當兵時的操練,這實在有趣太多了。

感謝Robin、Paul、David今年再陪我騎一次350公里的路程,Sam、思全、Richard雖然是第一次騎,即使天候不佳,但是都以極佳的準備來完成這次的挑戰,感謝Richard的老婆小翠兩天開著補給車跟著我們。對於我來說,也許是同樣的路程,騎乘中所遇到的挑戰及堅持的痛苦,可能只有騎在單車上的自己才能體會,但是抵達終點的喜悅與旅程中的經歷,卻是可以一同分享的,即使花東之行已劃下句點,這將會是一輩子難得的回憶。

ps.其餘照片之後整理再上傳,請稍待…

Exit mobile ver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