擺脫四輪的羈絆

現在大概都是騎河濱親子路線或是墳墓山睡前路線,所以就很少在更新文章了。小棣是我們家最後一個還不會騎腳踏車的人,小澄在幼稚園大班時就可以擺脫輔助輪,也許是姊弟個性不同,姊姊比較呆,通常是一邊哭、一邊練習,弟弟總是有很多理由,練習一下子就說手痛、屁股痛,不然就說他跑步跑得比腳踏車還快,我們也沒有強逼他一定要趕快學會,沒有非常積極,維持著一天捕魚、三天曬網的頻率,按照學騎腳踏車的步驟,小棣始終停留在拆踏板滑行的階段,就這樣小棣到了小二還是無法擺脫四輪啊!

2014-12-06 16.15.00
Continue reading

吾家有女初長成-小澄學騎車歷程

還記得小時候如何學會騎車的嗎?我們那個年代,大部分應該是騎著大人的腳踏車,跌跌撞撞許多次,後來莫名其妙地就學會騎單車了。不過我也知道按照這種方式期望自己的小孩學會騎車,那真的要看運氣,不保證什麼時候,練習多少,孩子可以學會騎車。我們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腳踏車,不然就是大眾運輸工具,最後就是自己走路嘍!(OS:台北市政府應該頒個節能減碳之類的獎給我們家吧!)小澄還小的時候,就坐在袋鼠椅上跟著我們去騎車,那時候大概是兩歲左右,後來小棣也長大後,就入手南瓜車,這樣就可以一次載兩個了。

袋鼠椅 Continue reading

看天騎車Ⅲ

之前寫了一篇文章敘述了觀看氣象局網站來判斷天氣的心得,最近中央氣象局網站又做了更新,調整原本大範圍的預報方式,加上了每個鄉鎮的天氣預報,這樣一來,氣象預報就比較不會發生台北降雨機率是90%,卻發現一整天大安區都是陰天而已的狀況,有時候是台北市南邊的文山區與台北市北邊北投區氣候差異頗大(雖然說預報總是預報,有時候還是會不準確,不過至少期望會越來越進步)。其實除了鄉鎮逐時預報外,整個氣象局的網站的版型也做了改版,大家可以上去看看跟以往有什麼不同。

中央氣象局網站
Continue reading

最古老的自行車比賽

上週日在英國的Knutsford舉辦了十年一次的最古老的自行車比賽,參賽的單車叫做「penny farthing」,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,西元1871年,由James Starley發明的,被認為是自行車工業之父,沒有鏈條,前後由一個大輪子加上一個小輪子所組成,因此名字是當時面值最大錢幣和最小錢幣的組合。今年是第四屆,比賽賽程每圈一公里,一共進行3個小時,比到最後誰騎過的圈數最多。過程中,騎士可以輪班替換,也可以一個人從頭騎到底。

真是有趣的比賽,賽道上,大人、孩子你追我趕,場面非常熱鬧,在Knutsford還有一個Penny Farthing Museum,用來紀念James Starley,以及收藏相關penny farthing的事物。以下是比賽時的影片,看起來很有趣,但是我想之前如果沒有練習過,可能根本騎不快也騎不好吧!

ps.如果十年才辦一次,這樣我們2020年的時候,組隊去參加好了!

看天騎車Ⅱ

上一次的看天騎車 談到看氣象預報來預測騎車當天的天氣,其實以台灣的氣候來說,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很適合騎車的。現在的冬天跟以前比起來,似乎已經變成了暖冬,有時熱到有點像是夏天,不過寒流來時,卻又像原本的寒冬,所以在冬天騎車,往往氣候是決定是否成行的最大因素,寒流一來,熱門單車景點大概都是門可羅雀。從去年年底開始,在振仰的邀約下開始晨騎,晨騎相較夜騎,對於兩個孩子的我來說,比較沒有壓力,不需要帶著老婆要哄兩個小孩睡覺的怨念出門,清晨出門騎完回家,老婆小孩都還在睡,還可順便帶個早餐給他們,真是完美的計畫啊!我們都是騎六張犁墳墓山,從六張犁饅頭店崇德街入口進入,騎至最高點,大約近五公里的爬坡,來回十公里,大約三十分鐘左右,回到家大概才七點初。冬天清晨 的正常溫度大概是15度上下,這個溫度騎車非常舒服,雖然是爬坡,並不會騎到滿頭大汗。不過當寒流來的時候,15度大概就是室內的溫度了,要從枕頭山爬起 來就變成是很挑戰的一件事了。

Continue reading

新年新玩具-滾輪上的老鼠

通常過年春節時北部的天氣都不佳,不是寒流,就是冷鋒,回到中南部的老家時,卻是暖暖的冬陽,微微的煦風,真是騎車的好天氣,不過今年帶著兩個小孩,再也不能跟去年一樣還帶一台單車南下,再一路騎回台北來。近半年自從弟弟出生後,騎車的頻率就減低很多,算算大概平均一個月出去騎一次而已,而且大都是早上六點出門,十點之前就要回到家的「晨騎」。 看來這樣的情形大概還要等小孩子大一點之後才有可能改變,過年前就想利用年終買台訓練台,至少不能出門騎車,偶爾在院子騎騎,過過乾癮。

pic
Continue reading

看天騎車

五六年前開始騎車時,幾乎是每天騎車上下班,因此養成了每日看天氣預報的習慣,不過常看氣象預報的人也知道,中央氣象局的預報並不是很準確, 有時候出門前看降雨機率只有20-30%,騎車出門反而遇上下雨,更扯的是回家上網看降雨機率已經調到40-50%了,氣溫預估的也不太準確,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,有時候感覺比預估的氣溫高了許多,以至於穿太多衣服騎車。不過久病成良醫,漸漸也可以抓到看氣象預報的訣竅,雖然當然不可能說是百分之百知道天氣會如何,不過至少可以修正從新聞、氣象預報中所得到資訊的誤差,使自己對於即將騎車當天天氣有所預備。

首先看中央氣象局 預報有幾個基本原則及觀念:

1.降雨機率有可能誤差正負10-20%,氣溫有可能誤差正負2-5度。

我不知道為什麼氣象局的預報每次預估低降雨率時,突然遇上下雨,它的降雨機率就「修正」至比較符合「正常」的機率,這樣令人比較沒有信任感,因為會覺得現在看到的降雨機率,反正明天此時也有可能會不太一樣,所以看看就好…,
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區間,
30%以下,基本上短程騎車幾乎可以當作是沒下雨了,不過需要以其他數據來輔助判斷(後面會提到)
30-60%,這個是最令人尷尬的區間,因為無法判斷是毛毛雨還是傾盆大雨
60%以上,這個可以直接就認定百分之百下雨了

至於騎車時所感受到的氣溫變化會比一般人明顯,舉例來說,預報最高溫只有20度,但是在太陽光下以及運動時體溫上升,很可能感受到實際有25度,最低溫如果遇上下過雨後,濕氣蒸發會使得溫度再低上兩三度。

2.越近的越準確,越遠的就當作參考用的嘍!
3.山區比平地容易下雨,上山每上升100公尺,氣溫減低0.6度。(這個應該是國中生就知道的)

Continue reading

騎車跑步大不同?

繼上次被拉去參加雙溪二鐵 後,昨天晚上有位朋友打電話給我,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12/21就是後天ING馬拉松的半馬賽程,因為他臨時有事,無法參加,心想不要浪費報名費,他覺得以我平常騎單車動輒數十公里以上的體力,即時在完全沒有練習的狀況下,跑個21公里應該是可以應付。但是自己狀況自己知,真的有那麼容易嗎?

pic

Continue reading

上下坡騎乘技巧、 試SR前叉、換LRS後爪勾分享

上坡騎乘:身體重心向前移

上坡除了要提早於適當時機進行變速外,因為低速檔低快速的踩踏,常使得前輪浮起而
喪失平衡,短坡可站起來騎抽車,爬較陡的坡時必須將身體重心向前移、雙手彎曲上半
身儘量前傾,來降低騎乘的角度,但上半身不要花太多力氣,以節省體力,踩踏還是儘
量維持60以上迴轉速。站立抽車時也儘量維持50~60高轉速。

Continue reading